江苏省消保委调查研学旅行 游而不学、质价不符等问题突出 DATE: 2025-01-15 15:31:23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庆元)少年外交官、江苏清北学霸营、省消探秘博物馆……今年以来,保委不学不符研学旅行市场一片火热,调查等问五花八门的研学游研学旅行产品不仅让家长们眼花缭乱,也暴露了不少行业乱象。旅行10月11日,题突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江苏报告显示,省消消费者对研学旅行整体评价较好,保委不学不符但存在游而不学、调查等问质价不符、研学游安全措施不到位以及师资存疑四大问题。旅行
认可度较高 两类研学产品最受欢迎
报告显示,题突超七成消费者对研学旅行认可度较高。江苏其中,44.4%的受访者认为研学旅行“非常好,开阔视野、寓教于乐,值得推广”;29.5%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好,产品、服务等有待进一步提升”;19.9%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与普通旅游没太大不同”;5.7%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好,盲目攀比、增加家庭负担”;认为“不好,不推荐”的占比0.5%。
调查发现,近八成(78.3%)受访者或其家人曾参加过研学旅行,认为一般、比较不满意以及不满意的分别占比17.7%、4.9%和0.8%,其中,参加4次以上的受访者满意率最高。但同时,也有部分从业人员,如有旅行社工作人员指出“实际效果不足,费用比其他旅游费用高了很多”,有教培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活动线路或活动拼凑痕迹严重,研学线路单调”。
在研学旅行中,研学场地丰富性教育性和出行费用、师资专业性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三大要素,另外分别有28.6%、26.2%的受访者关注出行时间和旅行安全性,关注住宿餐饮条件的受访者占比12.3%,仅3.3%的受访者关注机构知名度。同时,自然观赏型(如游览山川湖海、沙漠草原等)和知识科普型(如游览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主题展览等)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占比分别高达61.1%、53.2%。
问题一:游而不学成“通病”,研学效果不达预期
超半数消费者选择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强化实践经验和学习专业知识,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研学旅行中“研”“学”失衡,48.5%的消费者认为名校、博物馆打卡教育效果不佳;34.3%的消费者认为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效果打折扣。
据体验人员介绍,在博物馆里,整个研学活动以玩和做游戏为主,并没有带领小学生深入了解文物、场馆人文等知识,且夏令营带队老师讲解非常简单,学到的知识有限。还有名校游体验人员表示,一天中安排3个活动地点,早上去南京博物院和中山陵,八点半开始参观,其中南京博物院只安排一个半小时且没有讲解员,时间非常紧,只能走马观花地打卡游览。
南京的樊女士介绍说,她暑期报了从南京到新疆的亲子研学游旅行团,人均花费1.5万元左右,价格比普通旅游团贵了不少,但是实际体验后发现和普通的旅游团并没有区别,几乎没有研学活动,导游讲解非常少,而且在当地转换景点还需要晚上乘坐硬卧火车,并不适合小朋友。
为什么会出现“只游不学”“只学不游”等现象?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46.4%)的受访者认为研学旅行缺乏明确目标,可操作性不强。此外,由于研学市场主体众多,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部分研学机构为逃避自身责任不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或者合同中涉嫌霸王条款,增加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问题二:研学体验质价不符,涉嫌虚假宣传
有近一半(49%)的消费者反映研学机构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情况;45.3%的消费者认为存在收费明细不清的问题;也有消费者反映存在定价随意、缺乏统一标准,附加项目随意加价和二次收费等问题。
部分消费者认为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在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受访者中,43.6%的人表示住宿降级,与宣传不符;35%的人认为实际餐饮不符合用餐标准;认为行程缩水、随行老师资质与宣传不符的人分别占比达30.1%、22.6%;还有11.1%的人认为知识讲解照本宣科,效果差。
在深度访谈中,有消费者称花费了1.88万元为孩子报名2023年暑期中马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为期6天。该活动宣传的特色包括“一带一路”、足球魅力、国际交流,行程中也写明将参访亚足联、使领馆代表颁发证书,称有机会探访使领馆、和使领馆代表对话,然而实际上却在活动前一晚临时告知参访亚足联行程取消,更换成城市书院;颁发证书环节只是观看了宣传片,并未面对面交流,同样的活动后一批次人员探访了使领馆并与代表对话。该女士称就是冲着宣传的卖点报名的,却临时通知家长取消,整个活动花费昂贵却没有体验到宣传亮点,名不副实。
活动介绍截图
问题三:安全措施不到位,出行食宿存隐忧
安全问题在旅游消费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中至关重要。报告显示,近两成(17.8%)的消费者认为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不到位。其中,研学项目与学员年龄不适配问题最突出,占比高达46.3%;近五成(45.6%)受访者遇到过随行工作人员未经医疗或应急培训的情形;有35.1%的受访者发现旅行产品或场地存在安全风险;出行前没有进行安全提示或警示、没有购买保险的占比分别为29.6%、19.1%;有10.3%的受访者遇到过合同中单方免除组织方安全责任的问题。
老师强调安全问题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在问卷调查中,消费者对安全问题的期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9.5%的消费者提出“合同明示注意事项和要求”;41.4%的消费者认为应当“购买保险”;41.3%的消费者表示要“充分评估旅游活动风险”;38.7%的消费者认为需要“配齐随队老师、医护人员;24.6%的消费者提出“运用定位等现代化手段监测”;13%的消费者认为应当“对随行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应急医疗培训”。
在体验调查中,有受访者反映,南京一夏令营安排小学生中午吃自热米饭,在示范之后让小学生自己操作。由于没有就餐地方,小学生或蹲或趴在路边台子上吃饭。有同学因为不会操作被热气烫到,打翻了饭盒,而夏令营工作人员还指责学生弄脏了地面。
南京一夏令营安排小学生吃自热米饭。
问题四:研学师资存疑,导师行为待规范
线上问卷显示,23.6%的受访者认为研学导师专业性待提升。针对研学旅行如何改进的问题,超过四成受访者希望建设专业优质研学导师队伍。
深度访谈和体验调查中,均有小体验员反映研学导师或带队老师态度差、缺乏专业性。有小学生反映在研学活动中,老师带有个人情绪,对学生比较凶。体验调查中,带队老师1人管理7个学生,出现学生走散掉队、集合延迟等情况,工作人员态度差、较为严肃,会斥责、轻微打骂学生。
此外,在深度访谈中,有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暑假期间,部分机构会聘请大学生兼职人员作为助教老师、生活老师或者带队老师提供服务,老师的责任心和专业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市面上也存在不同的研学导师发证机构,市场上还存在花几百元买证书的情况,消费者很难辨别导师资质和水平,导致研学导师队伍参差不齐。
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建议:
突出顶层设计,细化标准落地执行。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及更加系统完善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研学机构的资质、经营范围,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研学基地的硬件设备和配套,研学产品的内容和范围等内容,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规范。
挖掘特色课程,全面满足消费需求。练好内功,做好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设置,通过原创设计来避免同质化、模式化、流水线的研学产品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培养人才,建立研学导师人才库,为研学队伍增添新生力量。注重研学课程实践和推行,由于设计、落地处于分离阶段,会出现偏差。建议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将评价纳入日常考核。
加强协作共治,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发挥教育的优势,开发相关课程;旅行社注重做好服务,做到信息畅通、避免虚假宣传,公开、透明定价;研学基地或景区加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场景布置;消费者选择研学服务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注意拍照保存证据,如果发生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游婕上一条:陕西咸阳开展金融消费知识宣传进校园活动下一条:陕西榆林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选编》